台灣名家手工陽雕壺
台灣名家手工陰雕壺
台灣名家手工素面壺
台灣名家手工釉面壺
台灣名家手工柴燒壺
回上一頁
 
     
 
 
     
 
   
     
歡迎光臨上揚茶行。歡迎光臨上揚茶行。歡迎光臨上揚茶行。
   
 
 

首頁 > 台灣名家手工陽雕壺

李崑明 藍泥羅冰煙壺-桑球

李崑明 藍泥羅冰煙壺-桑球
AA84
870


作者:李崑明

名稱:藍泥羅冰煙壺-桑球

年代:丁酋年花月

規格:8.0cm(不含蓋)*9.0cm(最大直徑);口徑4.5cm

售價:請來電或E-mail洽詢

 

 

§產品特色§

冰煙壺顧名思義就是茶壺生煙,在品茗之餘還能欣賞茶煙煙霧繚繞的情境,讓心境如同裊裊白煙一般柔順、輕快;冰煙壺的原理在於當熱水淋壺身時,因水分停留附著於密密麻麻、滿佈毛細針孔的壺上,就會產生冰煙水氣氤的縹緲現象,這種壺製作過程相當繁複,需掌握相當的技巧與力道才能讓壺面的氣孔分佈平均,可說是陶藝的精工之作。

 

§李崑明§

1993 成立土水師工作室。

1994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陶壺新語聯展。

1998 南投松柏嶺旅遊中心壺藝常設展。

1999 鶯歌文化協會慈善拍賣展。

2000 南投縣立文化中心聯展。

2003 台中市立文化局台灣當代本土陶壺十年回顧展。

2005 台北縣鶯歌鎮立圖書館聯展。

2006 台中市文化局二次個展。

台中市文化局陶壺個展。

2007 台中縣港區藝術中心首次個展。

§細說李崑明老師§

「土水師」李崑明在建築工地攪拌水泥、砂石20幾年,一雙長滿厚繭的雙手能幹「藝術細活」?別人笑他做白日夢,他卻憑著毅力與苦學精神,加上對泥土的熟悉,自我摸索「拉」出一件又一件獨具風格的手拉坏壺,往日的「工頭」變成工藝家,也是工地傳奇。

或許是和土、水廝混了二十年的緣故,李崑明對陶覺得熟悉又有趣。

十三年前,已經三十七歲、做了二十年土水維生的李崑明,毅然決定要轉行學做陶藝。聽到他的決定,親朋好友都大為吃驚,他的妻子更是驚訝得不知所措,除了懷疑他是不是腦筋不清楚之外,還要擔心以後的生活不知道要靠什麼來維持。

事實證明,李崑明的決定是對的,親友的擔心實在是多慮了。李崑明在幾年之間便在中部陶藝界闖出名號,作品不僅相當受到收藏家的喜好,且多次應邀在各地的文化中心展出,成為知名的陶藝師。

破釜沉舟 做出興趣

李崑明所以決定從土水師轉行學做陶藝,直接的誘因來自他的弟弟李崑源。李崑源原本學的是竹木雕,以作品的雕工精細在雕刻界頗有名氣,大約二十年前,李崑源以他的木雕技巧應用在茶壺的雕刻上,做出雕工精細的茶壺雕刻作品而受到收藏家的喜愛。李崑明看到弟弟跨足茶壺雕刻有很好的成績,心想自己做土水成天和土和水為伍,轉行同樣是和土、水為伍的陶藝,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才對,因此心裡有了轉行的念頭。

除了受到弟弟成功跨行的啟發之外,李崑明的毅然決定轉行,其實也有現實的考量。他說,當時他的土水生意做得還算不錯,經常都要雇用五、六個工人,但有時工人的工作情況並不穩定,使他為了調人做工而傷透腦筋,再加上自覺自己年歲漸長,要長時間應付這種耗費體力的工作,恐怕再過個十來年便力不從心了,因此轉換個較不耗體力的行業來做,應該是不錯的選擇。

既然決定轉行,李崑明便展現他破釜沉舟的決心。他用一個月的時間結束了手頭現有的所有承包的土水工程,然後跟著做陶的老師傅學習,從最基本的練土、揉土學起,接著學習拉坏、修坏,進而學習如何完成整個的作品。或許是因為他的手巧,或許是他已經和土、水廝混了二十年的緣故,對於用泥土做陶他不僅覺得熟悉,做來更是得心應手,讓他越做越有心得,越做興趣越大。

憑藉著開挖工地、對各式泥土有一定認知,他就這樣踏入手工壺的創作。一開始,他白天上工、晚上拜師學手拉坏,但沒上幾堂課他就與陶藝老師說拜拜了,完全自我摸索學習,由於經常搞到三更半夜,把家裡弄得塵土滿室,引來老婆碎碎念。

李崑明笑說,雖然一再失敗,他卻不氣餒,他告訴自己,泥土沒有生命,人是有頭腦的,當然是泥土要聽人的話。

幾經摸索,第一只壺終於問世了,他滿心歡喜地拿去送給一名板模好友,不料對方嫌惡了半天,對於這段朋友漏氣的往事,李崑明倒是充滿感激,「沒有他當年的棄嫌,也許我不會更用心努力。」

用心創作 就地取材:

不過,在剛轉行學做陶藝的一年多的時間裡,他不僅收入中斷,除了家中每天的生活開銷要應付之外,還要付出學陶和買設備的各種支出。所幸他做了二十年的土水存有一些積蓄,還能應付這些開銷的需要,只是有時夜裡想起,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有些許的茫然。

李崑明說,現在回想當時突然轉行的決定,不禁驚訝自己的「憨膽」,根本沒有認真考慮這麼做的風險有多大,要是現在讓他有機會再做一次同樣的抉擇,他想他是不敢像十三年前一樣毅然痛下決心,反而很可能會在親友及太太的勸阻之下,乖乖地回去做自己的老本行。

李崑明創作陶壺能夠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闖出他的名號,靠的當然是他對創作的用心,以及他的新作品所展現別人所沒有的巧思。他的用心從最根本的陶土的選用上便可以看出來。他不想用一般工廠大量生產的陶土來創作,他發現他所住的台中市南屯附近的八期重劃區內,當時正有許多大樓在興建,而工地底層挖出的粘土質地細密,且有紅、黃、黑、綠等不同色彩,他拿來加以揉練之後用來創作,做出不同色澤的陶壺,很受市場的喜愛,當大家知道他用的是就地取材的陶土,更覺得他的作品別有一份鄉土的親切感。

有營建底子的李崑明,製壺所用的泥土都用300目濾網過濾,質地特別細膩,自稱「粗人」的他其實相當心細,他所創作的白玉壺、冰煙壺、石英壺、絞泥彩紋壺,都是行家收藏的對象,近日也將進軍中國。

土水師李崑明在建築工地攪拌水泥、砂石20幾年,一雙長滿厚繭的雙手能幹「藝術細活」?別人笑他做白日夢,他卻憑著毅力與苦學精神,加上對泥土的熟悉,自我摸索「拉」出一件又一件獨具風格的手拉坏壺,往日的「工頭」變成工藝家,也是工地傳奇。

挑戰難度 拉坏做壺

除了陶土的選擇外,他的創作手法也力求創新,每有新的作品推出,總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。如他取名為「波蘿蜜壺」的作品,外壁有密密麻麻的顆粒,看來就像一顆波蘿蜜,因為壺壁很薄,用來泡茶時,當茶水淋在壺上時,便會有白色的水氣從外壁的顆粒細縫中飄出,出現煙霧迷漫的景況,相當有趣。他的創作波蘿蜜壺的作法是,在拉坏前先用重力拍打破壞陶土的結構,拉坏完成後再以鋸板在外壁刷出密密麻麻紋路;只不過這樣的手法做出的作品,在窯燒時的失敗率相當高。

他的另一項創新的手法,則是以日本的白瓷土來拉坏做壺。一般瓷器的成形都採注漿灌模的方式,以瓷土拉坏做壺,難度很高。李崑明表示,他用來拉坏的並不是一般的瓷土,而是特殊的透明瓷土,質地非常細緻,黏性也相對地更低,拉坏時必須眼明手快,否則瓷土很容易就會乾掉,須再加水才能軟化,無法一次成型,他也是摸索了好久,經過難以數計的失敗之後,才充分掌握瓷土的土性,使拉坏做起來能得心應手。

由於他的拉坏技法純熟,在經過一再的嘗試之後,現在已能用瓷土拉出胎壁非常薄的壺,壺壁薄再加上瓷土的透光性佳,所以做出來的瓷壺晶瑩剔透,看起來宛如可以透光的白玉一般,他為它取名為「白玉壺」,如果在壺中放入燈泡,還可以看到燈光從薄薄的壺壁透出。

鏤空茶壺 絕不漏水

在白玉壺之後,他又有新點子,挑戰難度更高的雙層白玉壺。他先完成壺的內坏之後,再拉製壺的外坏,然後將內外兩層坏加以粘合,並在外坏上鏤空雕刻圖案,外形看起來像是一隻會漏水的鏤空茶壺,但使用起來卻是絕對可以正常泡茶的壺。

李崑明替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為「土水師工作室」,一則代表他的土水師出身,再則玩陶也是一種土和水的技藝。只不過對現在這位土水師而言,腦中所想的已不再是堅硬冰冷的建築工程,而是各種能玩出泥土新花樣的創新點子。

 

 

※商品圖片僅供參考,商品顏色、樣式依實際供貨為準。

※因敝公司商品繁多,故若因缺貨沒下架或沒做說李奇鴻,敬請諒解.謝謝!

※本站保留接受訂單與否的權利。

 

 

台灣taiwan台南 tainan(台北、桃園、新竹、台中、彰化、雲林、嘉義、高雄、屏東)上揚茶行專營台灣手拉坏、陶藝品、茶壺、茶具、茶盤、茶甕、茶罐、茶倉、水洗、蓋杯、台灣高山茶、烏龍茶(oolong tea)、金萱茶、翠玉茶(阿里山、龍眼林、杉林溪、大禹嶺、梨山)禮盒禮品、普洱茶(puerh tea)(大益、雲南勐海、中茶、下關)